虽然二战已逝去了几十年,但对于部分的老旧,仍然没有完全地退出历史舞台,那本期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,到至今仍在世界上服役的22种二战老枪。
托卡列夫TT33手枪由前苏联在上世纪30年代初期设计,后来由“图拉兵工厂”进行生产,发射7.62×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,弹匣容量8发,在该枪诞生后,开始取代苏联红军手中的纳甘M1895转,在二战时期,TT33手枪也成为苏联军人的一种标志,该枪虽然外形普通,但性能和可靠性都很强,在二战结束后,该手枪也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,甚至到现在还有不少国家进行仿制。
柯尔特M1911也可以叫做勃朗宁M1911,由美国枪械大师约翰·西摩·勃朗宁在20世纪初期设计,1911年定型,在诞生后,很快成为了美国军队的制式手枪,M1911发射11.43×23毫米柯尔特手枪弹,弹匣容量7发,有效射程50米,而且所发射的大口径弹药杀伤性,也是因这个特点,深受美国人的喜爱。
柯尔特M1911半自动手枪,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,曾在一战、二战、朝战、越战和伊战中经历过实战的洗礼,它的可靠性从来就没让士兵们失望,到现在不但没有完全退役,甚至还在进行生产,并改进出了现代化战术版本,目前仍然作为美军特种部队的主要配备。
M1935有很多个名字,比如GP35、勃朗宁“大威力”或者FN M1935,这支手枪是勃朗宁枪械大师的最后一款作品,曾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,比利时、加拿大和美国都生产过,在二战期间也被英军法军所采用,该枪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双排弹匣供弹,发射9×19毫米鲁格手枪弹,弹匣容量高达13发,在这一点上,当时任何一款手枪都没做到,该枪也继承了M1911手枪的一些特点,可靠性和实用性都很强,当年战场中的德军缴获后也很愿意使用。
几十年已逝去了,但勃朗宁M1935手枪的历史并没结束,该枪至今仍作为英国和加拿大的制式手枪,并且9毫米制式手枪弹完全通用。
这款手枪很少有人听说过,该枪是由波兰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,也就是二战之前所生产的一款半自动手枪,在枪机构造和设计上模仿了柯尔特M1911和勃朗宁M1935手枪的特点,动作可靠,结构相对比较简单,稳定性很高,发射的是9×19毫米鲁格手枪弹,弹匣容量8发,二战爆发之前,这种手枪大约生产了46000支左右。
在二战结束后,波兰又对这种手枪的生产重启,并一直生产到90年代初期,总产量达到了36万支,别看它是一款二战老枪,但至今仍在波兰军队当中所装备,并且经过了现代化改进,更改了塑料枪身,并增加了导轨更名Vis Wz.100半自动手枪,上图一名波兰士兵手中所拿的就是该枪的改进版本。
瓦尔特PPK是前者,瓦尔特PP手枪的衍生型,它的最大特点是枪身短小,尺寸更紧凑,主要用途就是装备给和情报人员执行特殊任务,该枪分为9毫米口径和7.65毫米口径两个型号,弹匣容量为7发,有效射程50米,该枪在上世纪20年代末期,由德国瓦尔特旗下制造,二战期间的德国警察和高级军官也将PPK作为随身配枪。
在二战结束后,这种手枪仍然在生产,保留了9毫米版本,发射的是9×19毫米鲁格手枪弹,到现在仍作为德国警察和情报工作人员的佩枪。
FN M1900算是勃朗宁系列当中的第一款半自动手枪,该型号早在19世纪末期就进行研制,1900年正式定型,可发射7.65×17毫米柯尔特自动手枪弹,弹匣容量7发,但有效射程仅30米,该枪的构造也相对简单,在二战期间这种手枪在亚洲被普遍的使用,主要作为军官的佩枪。
该枪从诞生到现在也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,但目前仍然在“朝鲜人民军”当中服役,并且它的仿制型被命名为64式半自动手枪,那这么老的枪,为何还在朝鲜服役呢?原因是在1909年期间,朝鲜“抗日志士”安重根就使用的M1900手枪,刺杀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,所以朝鲜人对这支手枪情有独钟。
莫辛纳甘算是俄制元老级步枪,早在1891年定型,曾在一战二战当中普遍的使用,并且还衍生出各类卡宾枪和狙击型号,也曾被世界多个地区所采用,该枪发射7.62×54毫米R弹药,弹仓容量5发,有效射程400米,如果安装狙击镜后有效射程能达到800米,曾在二战期间就衍生出一款M1891/30狙击步枪型,当时那些著名的苏联狙击手所使用的就是这个型号。
在二战结束,狙击版本一直在前苏联沿用到60年代,直到德拉贡诺夫SVD半自动狙击步枪出现后才被取代,但现在的莫辛纳甘M1891/30型狙击步枪仍在乌克兰和中东地区所采用。
也被众多人称为毛瑟98K,该枪是毛瑟G98步枪的最终衍生型号,但Kar98K算是一款卡宾枪,因为它尺寸更短,重量更轻,该枪在1935年期间进行生产,并装备德国军队,二战期间被普遍的使用,发射7.92×57毫米毛瑟步枪弹,弹仓容量5发,有效射程500米。
从1935年到1945年二战结束,Kar98K卡宾枪大约生产了1450万支左右,二战结束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,不过到现在也有一部分Kar98K,成为德国和智利等地区阅兵使用的礼宾枪。
李·恩菲尔德是英国的元老级步枪,早在1896年期间就装备了英国军队,后期还出现大量衍生型,同时也作为英联邦国家军队的主要武器,该枪发射0.303英寸英制弹药,使用10发双排弹仓供弹,有效射程1000米,李·恩菲尔德最大的特点是使用了双排弹仓,还有短枪机拉柄,灵活性强,而且拉动速度要比任何的栓动式步枪快很多,一些老兵甚至都能将其打出半自动步枪的感觉。
李·恩菲尔德系列步枪,从1896年装备,一直使用到1965年才从英国退役,但这并没有代表它完全从世界上淘汰了,而现在的中东地区还有印度,仍然将这种步枪作为主要制式武器,还有的用来训练新兵。
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由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期间设计,在二战中大量装备美国军队,也慢慢的变成了当时美国大兵的标志,该枪发射7.62×63毫米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弹药,使用8发一次性弹夹供弹,最大的特点是在打到最后一颗子弹时,会出现“砰”的一声,将里面的弹夹弹出。
在二战期间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的产量很高,在美军中一直使用到50年代中期,直到M14自动步枪出现后才被取代,虽然现在加兰德M1半自动步枪已不再是主力,但目前仍有一部分M1供应预备役人员训练使用,还有的被改造成为礼宾枪。
DP轻机枪也被老一代的人称为“转盘机枪”,而全名为:捷格加廖夫轻机枪,由前苏联在上世纪20年代末期所设计,当中还分为DP27和DP28两种型号,发射7.62×54毫米步枪弹,可使用47发、60发或101发弹盘供弹,每分钟理论射速600发,有效射程800米,后期还衍生出DPM型,可使用弹链供弹,这种机枪在二战期间大量装备苏联红军,一直使用到50年代RPK轻机枪诞生才被取代。
虽然DP系列轻机枪已经在俄罗斯退出了轻武器舞台,但是朝鲜所仿制的DP轻机枪目前仍处于服役状态。
马克沁M1910重机枪由前苏联在上20世纪初期研制,发射7.62×54毫米M1908式R弹药,采用250发弹链供弹,每分钟理论射速500~600发左右,最大射程能达到2200米,该枪曾在一战和二战期间被俄国军队大量采用,一直使用到40年代,被更轻巧的SG43重机枪所取代。
马克沁M1910重机枪原本就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,而且现在世界上所使用的重机枪全都是风冷式,重量也更轻,但在目前的“俄乌冲突”中,这种100年前的老重机枪又被乌克兰拿出来重新使用,还为其安装了全息式瞄准镜。
由前捷克斯洛伐克“布鲁诺兵工厂”所生产的一款重机枪,该型号在1937年定型,并装备捷克军队,发射7.92×57毫米毛瑟步枪弹,能够正常的使用100或250发弹链供弹,每分钟理论射速450~700发左右,在二战之前,这种机枪还曾出口到亚洲,在二战发后ZB37重机枪则被德国军队所采用,后来在1945年二战结束,ZB37重机枪仍有一小部分在捷克继续服役,并使用到50年代末期才淘汰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枪彻底从世界上消失了,而现在仍有一小部分的ZB37重机枪在中东、非洲等“战乱地区”继续服役。
勃朗宁M2HB重机枪,被美国大兵称为“老干妈”机枪,该型号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已经研发,是在之前勃朗宁M1917水冷式重机枪的基础上所改进而来,最初应用在美军飞机上作为航空机枪,后来也装备给了陆军,该枪发射12.7×99毫米重机枪弹药,每分钟理论射速450~500发左右,有效射程1800米,发射穿甲弹甚至能对抗轻型装甲车辆,这种机枪在二战期间被美军大量采用,主要安装在坦克、战舰和装甲车辆上。
该枪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直使用到现代,依旧作为美军,乃至全西方军队的通用重机枪。
全名为:Dshk德什卡重机枪,由前苏联在上世纪30年代研发,曾在二战期间安装在苏联重型坦克上,也有的安装在防御点作为高射机枪,发射12.7×108毫米大口径弹药,使用50发弹链供弹,每分钟理论射速500发,最大射程1200米,该枪虽然威力大,但也有缺点,那就是太重,不算支架,只算枪重量达到了33.5公斤,所以后期这种机枪完全成为了坦克上的高射武器,很少有步兵携带使用。
该枪从30年代装备苏联红军到现在,它目前仍是俄罗斯军队以及中东、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的主要制式机枪,同样主要用途也是作为坦克或者防御点的高射武器。
布伦式轻机枪是二战期间英国及英联邦军队的主要轻机枪,在上世纪30年代被英国正式列为制式武器,30年代末期由英国“恩菲尔德兵工厂”进行生产,并开始装备部队,在二战期间被大量采用,布轮式轻机枪实际上就是英国所改进的捷克ZB26型,而不同的地方,就是布伦发射的是7.7毫英制步枪弹药,能使用20发或30发弹匣供弹,每分钟理论射速500发。
在二战结束后,布轮式轻机枪还被英国再次改进,衍生出L4型轻机枪,最大特点是发射7.62×51毫米北约制式枪弹,并一直使用到60年代,而到现在的印度军队,依旧在装备7.62毫米口径的布伦式轻机枪。
麦德森轻机枪算是世界上第一种大规模生产的轻机枪,由丹麦在1890年期间设计,20世纪初期正式定型,与此同时还衍生出各种不同口径版本,在一二战期间,有超过30个国家装备了麦德森轻机枪,其中最常见的型号发射7.92×57毫米毛瑟步枪弹,使用30发弧形弹匣供弹,每分钟理论射速500发,战斗时可使用双脚支架,也能够正常的使用三脚支架。
100多年已逝去了,别看这种机枪这么古老,但目前仍有一部分在巴西警察部队当中所服役。
MG42是二战期间最有名的通用机枪,由德国在40年代初期研制,定型后就装备了德国陆军,并与MG34通用机枪共同服役,MG42发射7.92×57毫米毛瑟步枪弹,可使用75发弹鼓或100发弹链供弹,每分钟理论射速能达到1500发,也正是因为高射速的特点,开火时的声音特别恐怖,当年让不少盟军士兵惧怕这种机枪。
在二战结束后,MG42通用机枪并没有完全淘汰,而是将其重新改进,把7.92毫米口径改为7.62毫米口径,能发射北约制式枪弹,并将原本的每分钟1500发射速,降低到每分钟1200发射速,被更名为MG3通用机枪,继续在德国陆军当中所服役,而在现代的非洲和中东等“战乱地区”,仍然还存在原版的7.92毫米MG42通用机枪。
M3也被称为“黄油枪”,是由美国在二战期间生产的一种廉价冲锋枪,由于当时的汤姆逊系列冲锋枪造价高,构造复杂的特点,后来为了缩减成本,提高产量,并且加快生产速度,因此就开发出了结构极其简单的M3冲锋枪,由于它是一家汽车公司所制造的,并且外形特别像给汽车注油的油枪,因此也被士兵们戏称为“黄油枪”或“注油枪”。
该枪发射与汤姆逊冲锋枪一样的11.43×23毫米手枪弹,使用30发弹匣供弹,每分钟理论射速450发,有效射程200米,虽然该枪射速慢,外形拉垮,但在当年也深受美军士兵的喜爱,同时还援助给当时的同盟地区使用,M3冲锋枪在美军当中一直服役到60年代才被淘汰,60年代期间还曾投入过越战使用,而退役的大多数出口到海外,其中使用者就包括日本,而到现在,这种冲锋枪仍被日本陆上自卫队所采用,但一般装备给后勤。
也可以叫做“波波沙41型冲锋枪”,于1941年正式定型,装备给苏联陆军步兵、突击队和侦察部队等使用,该枪发射7.62×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,能够正常的使用35发弧形弹匣或者71发弹鼓供弹,每分钟理论射速能达到900发,有效射程200米,从40年代初期到40年代末期,波波沙冲锋枪大约生产了600万支左右,也是二战当中产量最多的冲锋枪之一,在当时更是苏联军人的一种标志。
别看波波沙冲锋枪是二战期间的产物,但到现在仍有一小部分装备给俄罗斯边防检查人员使用,而且朝鲜曾仿制波波沙41型的49式冲锋枪,到现在也仍在服役。
MP40冲锋枪也可以被称为“施迈瑟冲锋枪”,是二战期间德国军队大量采用的一种自动武器,该枪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就进行设计,在它前面还有一款MP38型,但两者外形区别不大,MP40发射9×19毫米鲁格手枪弹,使用32发垂直弹匣供弹,每分钟理论射速500发,有效射程200米,该枪的射速中等,精度高,可靠性强,曾深受士兵的信赖,还有最前卫的地方就是握把和机匣底部采取了工程塑料包裹,要知道在当时塑料依旧很稀有的。
在二战结束后,MP40冲锋枪自然也就在德国淘汰,而现在的非洲和中东等“战乱地区”仍存在MP40冲锋枪,还有目前“俄乌冲突”中的乌克兰军队也重新装备了MP40冲锋枪,因为9×19毫米弹药普遍,刚好也能通用,上图中就是一名手持MP40冲锋枪的乌克兰士兵。
PTRD-41型反坦克枪,由前苏联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研制,二战期间被苏联红军大量采用,该枪可发射14.5×114毫米弹药,最大射程3000米,但只能单发装填,每开一枪需要上一发子弹,后期还设计出可半自动装填的PTRS-41型反坦克枪,并采用5发固定弹仓,这两种反坦克枪在二战期间都被苏联广泛使用。
在二战结束后,这种反坦克枪继续在苏联红军当中服役一阶段,到60年代才被淘汰,但目前PT RD-41型,又被乌克兰军队重新拿出来使用,并为其安装了狙击镜。
那以上的内容就到这里,如文中还存在哪些错误或者不足的地方,还有望大家多多指点改进,想要知道更多,请记得关注,下期继续为大家更新。
电话:0535-6530223 0535-6528584
钟克利:18615357959
唐伟华:18615357957
邮箱:info@hhmg.cn
地址:山东省烟台市楚凤二街4号